我国特色国情下 智慧城市建设与国外有哪些区别

时间:2016年04月28日    浏览数:

IBM提出智慧城市的三个版本,似乎是一个完全西方化的概念。其实不然,智慧城市是个非常中国化的概念。

  发达国家认为:智慧城市基本上信息技术发展过程中的必然,对于它们就是利用技术来改造和完善城市,帮助城市达成以下目标:更好地理解和控制城市运营;有效平衡社会、商业和环境发展需求,并优化现有的可用资源;为市民、游客和各行各业创建佳的城市居住环境,提供更加可靠和优质的城市服务,并使得市民及游客获取服务的过程更加便捷。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深化改革,城市化加速发展,这是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依托的基本环境,同时、智慧城市也成为完成这些改革的重要途径。因此、IBM提出的智慧城市概念主要是着眼中国巨大的市场,专门针对中国的国情。

  智慧城市3.0时代报告指出:我国智慧城市经历了数字城市、无线城市两代雏形阶段,由于体制和技术的双重因素,形成垂直化、条块化强,扁平化、融合化弱的特点。而以新兴技术驱动、前端感知与数据采集以及数据的智能化整合为特征的智能城市3.0时代,展现出了“系统中的系统”的特质,着力贯通城市内各部门之间,以及城市之间核心系统内的数据和信息,通过智能化手段来实现产业升级、高效管理和民生保障的城市发展愿景。智慧城市是“新型城镇化”的基调和基本途径,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造福民生、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途径。

  在这些概念的基础上,我国的学者和管理者提出了自己完整的智慧城市概念。在技术上,与IBM提出智慧城市及国外的通用观点基本相同的,差别在于实施、投资、建设、运管等方面。这些差别也反映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特点。

  需求巨大,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提高社会管理水平是当务之急;社会结构正从树状结构向网状结构转变;特别是正进行着城镇化的过程。对智慧城市建设表现出巨大的需求。特别是城镇化的过程之长、范围之大是史无前例、空前绝后的。智慧城市将是实现上述改革和转变的必由之路和基本途径。

  政府拉动,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一大特点。发达国家认为:智慧城市(及其它公共服务系统)是技术层面的事,主要是市场行为。我国则把它与深化改革紧紧的连接在一起,自然成为政府的目标和投资拉动增长的领域。智慧城市建设将由政府主导,因此、在投资、建设、运管等方面同发达国家差异较大,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有利因素。

  基础条件差,我国的工业化水平有了大幅的提升,但毕竟时间较短,基础条件较差,且地区之间、行业之间参差不齐、差别很大。因此、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重点、及实施途径、效果等差异很大(体现城市的个性价值)。智慧城市会出现有多种模式、途径和结果。

(转自中国安防行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