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中心遍地开花,智能安防市场将全面提速

时间:2020年05月18日    浏览数:

  “旧基建”,也就是俗称的“铁公基”,涵盖铁路、公路、电网等传统交通、轨道、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新基建”,在旧基建的基础上,聚焦于科技端,面向的是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虽然数据中心是一种有别于传统“铁公基”的新基建形式,但其一方面联系着整个数字生态,另一方面又与传统基建产业密不可分。在新基建的大潮推动下,其建设进度已经如快马加鞭。但是,传统大型数据中心建设进度慢,能耗高,管理不便的痼疾却也令人侧目。

  在此次“新基建”中大数据中心(IDC)是指集中存放计算、存储以及网络设备的场所。数据中心是指按照统一标准建设,为集中存放的具备计算能力、存储能力、信息交互能力的IT应用系统提供稳定、可靠运行环境的场所。

  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IDC市场规模达到1560.8亿元,同比增长27.1%,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约11%),且增长潜力足。随着“新基建”的推进,云计算服务部署提速,5G商业化进程加速、流量持续增长,相关设备及服务需求增加,根据《2019-2020年中国IDC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显示,预计2019-2022年,中国IDC业务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将达到26.9%,到2022年,中国IDC业务市场规模将超过3200.5亿元,同比增长28.8%,进入新一轮爆发期。

  建设周期长,运维管理难是数据中心发展阻碍

  按照传统的建设速度,一座大型数据中心的建设周期往往在两年以上。这对于满足未来计算力需求显然是“远水不解近渴”。另外数据中心的能耗问题也是一个痼疾。

  目前我国的数据中心整体PUE值相比国外还有很大差距,很多老旧机房甚至还在2.0以上。最后,数据中心大型化之后,人工运维也已经弊端尽显,目前机房故障的80%来自人为。在未来各类数据中心大行其道的时代,这显然不可接受。

  很多老旧机房都存在的机柜掉电问题就是一个很浅显的例子。由于早期机房建设复杂,后期人工运维又有诸多漏洞,比如没有机柜电流监测和报警,致使部分机柜电力负荷率偏高却无法提前发觉。久而久之,此类微观问题综合作用,势必导致能耗居高不下,管理难度愈发加大。

  未来数据中心在部署速度和可扩展性等方面的要求势必更高,传统的数据中心构建方式不仅周期长、扩展性不足,而且设备兼容性很差。

  目前一些高端的解决方案已经可以将数据中心的建设周期从1~2年缩短到6个月,并可实现IT空间的模块化,整个IT空间的设备兼容性也将得到大大增强。交付周期甚至可以进一步缩短至3个月,并可实现IT空间和基建空间的整体模块化。

  大数据中心基建加快

  随着云计算的发展,大数据中心开始升级为“云数据中心”,特点是服务器、存储、网络、应用等高度虚拟化,用户可以按需调用各种资源。数据中心渐渐成为大数据、云计算、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的万能“粮仓”。

  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既是新基建,又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更是新型的信息消费的市场,同时也是其他领域新基建的通用支撑技术,而且是传统产业数字化的新引擎。

  “新基建”火了之后,大数据中心作为七大领域之一为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强大支撑。

  总投资677.2亿元!张掖市371个重点项目在华为张掖大数据产业园集中开工。华为张掖云计算大数据中心二期、国产电脑生产等新兴生态工业项目87项在内、总投资183.8亿元,其中张掖云计算大数据中心二期将于年底全面建设完成。

  总投资超1.2亿元!开封通许县大数据中心建设项目获批,计划于2021年12月1日完工;包括数据中心基础框架、数据可视化展示、数据资源平台、数据运营平台,创建、覆盖、实施、运行,实现数据资源管控运用、治理精准化、智能化等建设内容。

  目前,我国数据中心建设有遍地开花的态势,众多城市都制定了数据中心建设规划,并推出多项优惠政策。中国信通院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IDC机架数量有望增长到326万台。在国家政策支持,2020年,全国各市县大数据中心项目进展加快。

  大数据“出圈”,智能安防迎来利好

  新基建大数据中心的火热也给安防带来了利好。在安防圈只要提及“新基建”,大家都是激情高昂,因为安防人都了解,“新基建”中的5G、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都与安防息息相关。

  七大领域的新基建将对安防产业的发展起到高速牵引的作用,大数据中心对安防终端产品和智能化应用也提出了更新、更高、更多的市场需求。

  在模拟技术视频监控时代,模拟化视频监控仅能满足数据中心的日常监控,没有可扩展性。在这一阶段,人防是数据中心安全防护的重要手段。

  随着数字化视频监控技术成熟,数字化视频监控技术给视频监控的多样化应用打开了窗口,为后续智能化安全防护系统的建设提供了可能性,数据中心通过IP以太网技术搭建安防系统独立的数字化网络,除了满足日常安防的视频监控轮巡,以“事后录像查询”成为为日后审计和取证的主要手段。

  根据国家标准《数据中心设计规范》(GB/50174-2017)、国家标准《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运行维护标准》(GB/T51314-2018)要求,数据中心对于安全防范系统的功能设计具有明确要求,并对安全防范系统的功能联动提出了基本的智能化要求。

  可以说智能安防正在成为数据中心智能运维的一环,与智能化消防管理融为一体,结合设备信息、环控信息、资产信息整合统一,最终纳入数据中心的运营监控中心。

  随着智能安防系统的投入,数据中心运维系统实现了人员进出信息、人员轨迹信息、人数统计信息多地实时联动、多地远程实时无线对讲、多地消防环控信息实时联动等功能。

  同时借助人脸识别等技术,把物理数据中心打造成了实时立体化的透明机房,智能化安防系统和基础设施可视化平台的有效结合给多地云中心的数据中心管理增添了实际助手。

  例如针对即将进入数据中心的人员,可以依靠人脸识别或者声纹识别及早辨识出人员信息,并通过大数据分析来预测人员的安全等级做出及时报警或提示,有效做到“事前及早预防”,实现从“事中实时掌控”向“事前及早预防”转变。

  另外,目前依托巡检机器人可以实现在多种复杂环境下稳定视频监控画面,实时收集数据中心现场声音,为安防后台提供准确的现场实时情况,也是目前数据中心正在积极探索和采用机器人巡检的自动化巡检技术以及依托RFID无线射频技术实现的全生命周期的实物管理系统。

  各项智能化、现代化管理手段的实施将大幅提高数据中心机房环境管理效益,大量节省云中心管理中人力、物力的投入。

  因此,在新基建计划发布之后,在数据中心的支持下,很多安防人已然看到一个新的变化,安防的方向正在从单一走向多边,从传统走向智能,边界更广泛的智能安防将会更符合这个行业未来的定位,企业纷纷开始着手布局未来的市场。

  我国的数据中心布局和经济人口的发展十分吻合,正在从城市中心向远郊区县,甚至周边城市发展,溢出效应显著。不过,虽然中国的数据中心市场规模增速已经接近30%,但超大型数据中心只占世界总量的11%。由此来看,发展空间仍然很大。

 (转自中国安防行业网)